> 情感 >

2023年金科环境研究报告 深耕膜技术水处理多年 环球速看

时间:2023-05-24 00:17:53       来源:东方证券
一、金科环境投资逻辑梳理

金科环境的核心看点在于商业模式的重塑,其最终结果是公司有望从项目型转变为产品型、从 To G业务为主转变为To B业务为主,盈利弹性彰显、ROE提升。实现的基础是第三代产品新水岛, 新水岛颠覆了传统的建筑工程模式,实现高度集成、无人值守、智慧化运营,工期可以控制在 3 个月内、占地面积缩小至传统模式的1/6。


【资料图】

我们判断公司工程化产品新水岛通过污废水资源化(服 务于工业企业客户,新兴制造业不断增长的需求带来行业高速发展,成为重要需求方)、高品质 饮用水(用水安全、消费升级对饮用水深度处理提出要求,高品质饮用水市场不断扩容)等应用 场景快速复制,实现规模化的销售,将带动金科环境从项目型公司转型为产品型公司,客户从 G 端切换至 B 端,实现利润率和现金流改善,提升 ROE 水平。同时,软件产品水厂双胞胎管理平 台与公司膜装备产品结合销售+独立销售,有望带来运营项目不断增长,助推公司数字化发展。

二、金科环境:膜装备及膜应用专家

2.1、膜装备及技术专家,深耕膜技术水处理多年

膜装备及技术专家,专注水的深度处理和污废水资源化。公司成立于 2004 年,是专业从事水深 度处理及污废水资源化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注于膜技术在市政饮用水深度处理、市政污水和 工业废水的深度处理及资源化等市场领域的应用。依托自主研发的膜通用平台装备技术、膜系统 应用技术、膜系统运营技术,公司为客户提供水处理技术解决方案、运营服务以及资源化产品。 公司的核心技术和综合实力获得国际行业权威机构认可,实施的张家港四厂一期项目荣获 “2022GWI 全球水奖-年度最佳市政供水项目”,是境内唯一一个获此奖项的市政供水项目。

实控人行业经验丰富,设立多家子公司服务客户需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为张慧春、李素波夫妇, 张慧春直接持有公司 25.2%的股权,其配偶李素波通过利欣水务控制公司 17.88%的股份。董事 长张慧春曾任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水环境室工程师、主任、数学模型室主任,德和威(北京) 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深耕行业三十余年。公司下设唐山蓝荷、唐山中荷、灵武金科、上海 金科、广州金科、陕西金科等子公司,更好地贴近客户,以便及时调动资源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2.2、不断打造标杆项目,细分市场高市占率

膜滤技术行业领先,细分市场高占有率。公司深耕行业 19年,膜通用平台装备技术覆盖微滤、超 滤、纳滤、反渗透等,能有效解决涉膜水厂的膜元件不可互换、换膜费用高的问题,在水深度处 理和污废水资源化的部分细分市场拥有较高市占率。根据《膜法水处理技术在水深度处理及再生 回用领域的应用规模调研报告》,至 2019 年,公司承接的纳滤项目总产水规模约为 27.13 万吨/日,市占率 36.24%;承接的市政污水深度处理超滤项目总规模达到 81.50 万吨/日,市占率 16.86%;承接的双膜法(超滤+纳滤/反渗透)用于市政和工业园区污废水深度处理及再生水回用 项目的总规模为 19.16 万吨/日,市占率 26.66% 。

打造多个标杆项目,在国内率先实施纳滤膜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公司成功实施了多个具有行业示 范意义的典型项目,包括国内首座 10 万吨/日纳滤自来水厂-苏州张家港纳滤深度处理厂项目、北 京冬奥会高品质饮用水处理项目—崇礼和延庆会场饮用水处理项目(合计 2.5 万吨/日)、采用超 滤+反渗透工艺的唐山南堡污废水资源化项目(5 万吨/日)等。公司项目遍布京津冀地区、长三 角地区、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西北地区,拥有 100 多个组合膜滤技术应用业绩。

2.3、收入持续增长,业绩拐点已现

收入持续增长彰显需求韧性,中长期业务占比提升。公司 2017-2022 年收入复合增长率为 20.6%, 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为 16.7%。疫情期间收入仍然保持增长态势,充分彰显需求韧性。从收入 结构来看,水处理解决方案贡献主要收入,2022 年公司水处理解决方案实现收入 5.0 亿,占总收 入 74.5%;污废水资源化产品生产和销售与运营服务(中长期业务)收入占比不断提升,从 2017 年的 9.7%增长至 2022 年的 25.4%,主要系唐山市南堡经济技术开发区污水处理厂提标工程特许 经营项目、东莞市桥头镇东部工业园区污水处理服务、锡山再生水等项目投产运营所致。

近两年毛利率回升,管理费用增长放缓。2017 年至今,公司毛利率稳定在 30%-35%,受个别战 略项目毛利率较低影响,2020 年毛利率下滑至 30.9%,2021 年开始逐步回升,2022 年进一步提 高至 34.1%。近两年毛利率回升一方面因为低毛利战略项目影响逐渐消除,另一方面则是毛利率 较高的运营服务业务收入占比提升带来结构优化。费用端,办公室搬迁、员工人数增加、员工薪 酬机制调整、合并范围子公司变化等因素导致公司过去几年管理费用增长较快,2022 年增长放缓, 管理费用率 10.7%,较 2021 年降低 0.11pct。

三、行业分析:高品质饮用水需求景气,污废水资源化带动千亿膜工艺投资

3.1、消费升级、政策支持,高品质饮用水市场快速发展

水质情况有待改善,超标污染物种类增加提高水处理要求。2021 年我国地表水水质优良(I-III 类) 水体比例为 84.9%,水质不佳(Ⅳ-劣Ⅴ类)比例为 16.5%,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高锰酸 盐指数和总磷。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达标率 94.2%,农村千吨万人集中式 饮用水水源达标率78.0%,水质状况仍有待改善。根据公开水源地水质信息,水源地主要超标污 染物种类呈现增加趋势,出现了健康风险更大的超标污染物,如:锑、铊、氟化物等毒理指标污 染物以及砷、六价铬等致癌类物质,提高了水处理要求。

消费升级、政策支持,促进饮用水品质提升。一方面,在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消费结构加速升级 的背景下,消费者对饮水健康关注度显著提高,消费理念从水安全切向水健康,高品质饮用水需 求快速增长。另一方面,全国和各地政策不断出台支持供水品质提升,2022 年 3 月新版《生活饮 用水卫生标准》发布,2023 年 4 月起实施,新标准虽然指标总数比原标准减少,但指标要求更高, 更加关注感官指标、消毒副产物和水源风险变化,提高了硝酸盐、浑浊度、高锰酸盐指数等指标 的限值,助推饮用水品质提升。除此之外,全国多地已经超前国家标准,推行高品质饮用水建设,其中,上海为首个颁发地方性水质标准的城市,规划2035年实现供水水质达到国际先进标准,满 足直饮需求;河北省提出“在有条件的地区实施城市直饮水入户工程试点”;深圳提出“打造全 城直饮的城市供水体系”。

高品质饮用水市场快速发展,水价调整或进一步催化。在用水安全、消费升级、政策支持共同驱 动下,高品质饮用水市场需求景气。以管道直饮水为例,2016-2021 年消费量年复合增长 15.4%, 近三年呈现加速增长趋势,供给能力也从 2016 年的 5439 万吨提升至 2021 年的 1.06 亿吨。截至 2021 年,管道直饮水覆盖人数达到 1.78 亿人,渗透率 12.6%,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2021 年 10 月 1 日起,《城镇供水价格管理办法》和《城镇供水定价成本监管办法》施行,明确 供水价格监管周期原则上为 3 年,经测算需要调整供水价格的,应及时调整到位;价格调整幅度较大的,可以分步调整到位。上海、重庆、玉溪等多地区已进行调价,幅度区间约为 10%-30%, 水价上调有望进一步催化高品质饮用水市场发展。

3.2、污废水资源化利用政策频出,拥抱产业客户需求

污废水资源化利用是指污废水经无害化处理达到特定水质标准,作为再生水替代常规水资源,用 于工业生产、市政杂用、居民生活、生态补水、农业灌溉、回灌地下水等以及从污废水中提取其 他资源和能源,对优化供水结构、增加水资源供给、缓解供需矛盾和减少水污染、保障水生态安 全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污废水资源化利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利用水平不高。

再生水利用率较低,多部门政策出台支持污废水资源化。2021 年全国城市再生水利用率为 25.8% (再生水利用量/污水排放量),距离发达国家 60%~70%的再生水利用率存在较大差距。多部门 出台政策支持污废水资源化,2021年1月《关于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 年,全国地级及以上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 25%以上,京津冀地区达到 35%以上”。《“十 四五”城镇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发展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新增污水处理能力 2000 万 立方米/日,新建、改建和扩建再生水生产能力不少于 1500 万立方米/日。政策不断出台,加码污 废水资源化发展,行业机遇期已至。

重点行业用水要求提升,激励企业购买再生水。2022 年 6 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水利部等六部门 联合印发《工业水效提升行动计划》,提出到 2025 年,全国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 2020 年下 降 16%。重点行业中纺织服装、食品饮料、有色金属要求 2025 年单位产品取水量预期下降率达 15%,钢铁和造纸行业要求 2025 年单位产品取水量预期下降率达 10%,石油化工行业要求 2025 年单位产品取水量预期下降率达 10%。用水要求的提升,激励企业购买高性价比的高品质再生水, 降低成本的同时节约常规水资源消耗指标、为进一步发展腾挪空间。

污废水资源化项目服务 B 端客户,充分拥抱产业需求。2018 年以来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占比持 续提升,以电子及通信、计算机及办公、新能源、医疗仪器等设备制造业为代表的高技术产业快 速发展,2022 年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 22.2%。污废水资源化项目能够在“供水-用水-排水污废水资源化”全流程中与产业客户深度融合,解决产业客户发展制约(如:排放指标、取水指 标、单位产品耗水标准等),降低产业客户综合用水成本。

多地污水排放标准提升,处理厂提标改造持续进行。除了污废水资源化外,各地污水排放标准的 提升也是水处理行业需求端的重要驱动因素。根据《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2021 年全国城市 污水处理量 611.9 亿 m³,污水处理率 97.9%,达到较高水平,但行业内多以出水直排水系的达标 排放为主,整体出水水质不高。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对污水处理提出更高要求,将城镇污水处理 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由原来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918-2002 中的二级、一级 B 标准提升为一级 A 或者更高标准,北京、天津等地的地方标准中,部分出水指标提高到地表水 IV 类水的标准。随着各地污水排放标准不断提升,污水处理厂的提标改造持续进行。

3.3、膜处理技术优势凸显,污废水资源化有望带来千亿膜工艺投资空间

膜技术具有分离效果好、 出水水质稳定、药剂用量小、能耗低等特点,日趋广泛应用于水深度处 理中。在饮用水处理领域,为了保证产水量,业内通常采用“传统工艺+超滤”的方法进行处理, 可以有效去除“两虫”和其他杂质,产水水质稳定,是能够达到饮用水新标准的最经济的处理方 案。而面对微污染水源,以纳滤为核心的组合工艺更显优势,太仓、张家港和嘉兴等市政给水纳 滤项目的成功落地,为纳滤技术在国内市政给水领域大规模应用奠定基础。

污水深度处理工艺流程包括一级处理、二级处理和深度处理,一级处理主要目的是去除悬浮状态 固体,常采用物理法;二级处理目的是进一步去除污水中胶体和溶解性污染物,常使用生物法; 深度处理以达到更高的处理与排放要求或污水回用为目的,膜法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产水水质, 是水深度处理的主要工艺。事实上,膜工艺在石油化工、煤化工、钢铁、生物医药、微电子等行 业废水处理和循环利用中广泛应用,截至 2021 年,我国有 300 余座大型工业废水 MBR 处理工程 (70%左右的工程处理能力达 1 万~5 万 m³/d)。

我们预计十四五期间污废水资源化带来的膜工艺总投资空间可达千亿。假设 2022-2025 年全国污 水处理量保持 3%年增速(十三五期间年复合增速 5.38%),再生水利用率每年提升 2pct,再生 水设施产能利用率 2020 年假设为 70%、十四五期间每年提高 1pct,则 2025 年再生水设施生产能 力需达到 8634 万立方米/日。假设新增再生水产能中有 70%的项目采用膜工艺;2020 年存量再生 水产能中有 30%的项目采用膜工艺,剩余产能在 2021-2025年间有 40%产能匀速更换为膜工艺; 在吨水投资 3000 元假设下,我们预计十四五期间污废水资源化带来的膜工艺总投资达 1127 亿元, 年均投资可达 225 亿元。

3.4、市场参与者较多,细分领域各有所长

膜技术水处理行业市场参与者较多,每家企业各有所长。膜技术水处理相关企业主要分为膜厂家、 膜厂家及应用商(即从事膜应用的膜厂家)、膜应用商、膜运营商,市场参与者较多。上市公司 中,碧水源深耕膜材料研发、膜装备制造、膜工艺应用和数字化水务运营,形成污水资源化、高 品质饮用水、海水淡化、工业零排、盐湖提锂五大主要业务板块,MBR 膜占中国膜法水处理市场 份额的 70%以上。津膜科技对膜生物反应器、双向流技术较为擅长,在工业及海水淡化等领域承 接项目;三达膜拥有完整的膜产业链,下游覆盖工业分离,市政水处理、民用净水等方面;巴安 水务拥有多种水处理技术或工艺,可提供一站式全流程服务;金科环境的膜通用平台装备国内领 先,在纳滤处理规模方面位居首位。

碧水源为行业龙头,金科环境及三达膜毛利率更高。从国内主要企业的营收及归母净利润规模来 看,碧水源为行业龙头,2022 年收入达 86.9 亿,归母净利润为 7.1 亿,其他几家企业收入和利润 规模与碧水源有较大差距。从毛利率水平来看,2017-2022 年金科环境及三达膜的毛利率整体更 高,说明以膜为主要销售产品和膜相关装备及服务类的业务相比建设工程类项目具有更高的附加 值。

四、公司逻辑:核心技术优势显著,资源化产品化数字化重塑成长

4.1、核心技术优势显著,新水岛产品颠覆传统工程模式

积累三大核心技术,打造突出软硬件优势。公司三大核心技术 1)膜通用平台装备技术:可以实 现多种超滤膜元件的通用互换、单体设备处理规模大型化,有效降低系统投资和运营成本,填补 了国内空白,具有国际影响力。2)膜系统应用技术:包括膜防污染技术、膜组合工艺技术、浓 缩液资源化技术、水厂双胞胎-实施管理平台技术,能针对不同进水水质,有效控制膜污染,提高 膜系统处理效率,且实现了操作过程数字化。3)膜系统运营技术:包括水厂双胞胎-运营管理平 台、膜管家,可以实现数字化运营和智慧化运行管理。技术加持下,公司产品在硬件端可以实现 同样处理规模下更小的占地面积、控制膜污染等;在软件端可以实现数字化运营、智慧化管理, 做到少人/无人化。

持续探索工程产品化,建设投产速度不断突破。公司持续探索工程产品化,先后推出了产品化一 代、二代产品,在膜装备、膜车间上做到了高度集成化和产品化。2021 年公司成功实施了首个 “工程产品化”二代水厂锡山再生水项目(1.58 万吨/天),从开工到投产仅历时 4 个月;成功实施了北控水务济南市高新区水质净化厂中水回用项目(1.5 万吨/天),从开工到投产不到 3 个月, 建设投产速度实现行业突破。

第三代产品新水岛发布,颠覆传统水厂的工程模式,奠定公司规模化生产交付、产品化转型基础。 2023 年 3 月,公司发布了第三代产品化新产品-新水岛,以产品思维彻底颠覆传统水厂的建筑工 程模式,实现 1)高度集成:将全厂的设备、设施和构/建筑物集成为一个产品化的智能机组,凭 借硬件设备高度集成及软件高度智慧化,实现了全厂产品化,省去传统水厂的土建及附属设施, 占地面积仅为原来的 1/6。2)智慧化运营、少人/无人值守:基于水厂基础设施整合企业生产经营 数据,在双胞胎运营管理平台进行功能拓展开发智慧化生产管理平台,能够实现智能巡检、实时 数据监控、工艺诊断等功能,打造“黑灯车间”。3)模块化生产、装配式交付:通过产品化建 设,将工期缩短至 3 个月以内,提高生产和交付效率,并且后续能实现模块增加、整体搬迁。

4.2、污废水资源化业务模式创新,实现合作方共赢

推出 PIPP、蓝色生态园模式,业务模式创新。公司 2007 年创新性地推出 PIPP 以水养水、2017 年推出蓝色生态园等商业模式, 以水中有用物质的回收价值作为投资和项目开发的依据,将回收物质以具有竞争力的市场价格出售给工业企业,获得核心技术溢价的同时,实现长期稳定投资收 益,达到公司、工业企业、政府三方共赢。

1) PIPP 模式:PIPP 即为 Public-Industry-Private Partnership,政府-工业-投资人-合伙制,利用 污废水生产高品质、高附加值的再生水,并出售给工业企业,以水(再生水/新生水)养水 (污水处理)。PIPP 模式下,同政府达成约定,由政府协调工业企业购买再生水,公司通过 销售再生水获取再生水销售收入,该部分再生水对应的污水处理量部分,不再另行向政府收 取污水处理费,从而降低了政府污水处理费支出。同时,公司依托在水深度处理领域的经验 和技术,降低再生水的生产成本,使得再生水的销售价格低于工业企业从其他途径获取水资 源的成本,降低了再生水购水企业的用水成本。

2) 蓝色生态园模式:以工业园区的污废水中有用物质的回收价值作为投资和项目开发的依据, 将生产出的再生水/新生水出售给工业企业,同时把水中其他的污染物转化为具有商业价值的 产品,把废水“吃干榨净” ,实现核心技术的溢价。对于园区而言,实现了园区废水的零排 放,减少了对水资源的消耗,有利于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对于工业企业而言,满足园区企业 的用水需求的同时,降低用水企业的用水成本;对于公司而言,通过销售再生水、工业产品 和化肥等产品获取收益。

新模式可减少资本投入,缩短投资回收期。公司凭借核心技术开发污废水资源化投资项目,在先 期投资建成项目后,资产可整体出让给机构投资者,快速回收项目开发初期投入;同时,公司设 立专门的运营子公司接受机构投资者的委托,在项目存续期内(15-30 年)对项目资产进行托管 运营管理。该模式可以帮助公司在快速复制投资项目的情况下,有效减少资本投入,缩短投资回 收期, 获得长期稳定的运营服务收益。

4.3、深度布局新兴行业,资源化项目复制带动产品化

深度布局新兴产业,有望实现资源化项目快速复制。公司深度布局发展光伏、电子电路板 PCB等 新兴产业,污废水资源化项目在合作多方共赢的基础上有望实现快速复制,带动新水岛产品规模 化生产交付,实现公司的产品化转型。 1) 光伏行业:牵手龙头,跨越式发展可期 光伏产业用水要求严苛、废水排放污染较大。光伏产业需要用到大量的纯水,同时也产生大 量的废水,由于在生产过程的工序中需要用铬酸、硝酸、氢氟酸、硫酸等强氧化性溶液清洗、 制绒、刻蚀硅片,同时还要添加异丙醇、乙醇及重金属作为助剂,因此光伏废水往往含有 COD、SS、大颗粒物质、氨氮等污染物,直接排放会造成水体的破坏以及生态系统的破坏, 需要运用废水处理工艺进行处理。

光伏硅片+电池制造的污废水资源化膜工艺投资空间可达 71 亿。根据环保部发布的《电池工 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0484-2013》,硅太阳电池的硅片+电池制造的单位产品基准排水量 上限为 2500 m3 /MW,其中电池制造、硅片制造分别为 1200、1500m3 /MW。实际生产中, 不同光伏生产企业单位产能产生的废水量有较大差异,付宏祥等《太阳能电池板生产废水污 染与处理技术》中,单晶硅电池板生产企业 A、B 废水量为 478、1320m³/MW,多晶硅电池 板生产企业 C、D 废水量为 1786、1815m³/MW。 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乐观情况下预计 2025 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 386GW,保守情况预计 324GW。若硅片+电池制造以 2000m3 /MW 的废水量计算,2025 年新增装机 324GW 对应废 水量 6.48 亿 m3,假设污废水资源化利用率达到 80%,全部采用膜工艺投资、单位成本为 5000 元/立方米·日,对应的膜工艺投资空间可达 71 亿元。

牵手龙头,项目落地或带来跨越式发展。公司可通过污废水资源化核心技术为光伏产业提供 高品质的再生水,助力其降低大量常规水源取水量,同时降低生产成本,实现“节水+减污+ 降碳”的多重目标,有效降低城市的单位 GDP 耗水量。以光伏行业龙头隆基绿能的产业集 群来看,29 个国内工厂分布在云南、宁夏、江苏、陕西等地区,其中不乏处于重度缺水和极 度缺水区间的省市,污废水资源化需求迫切。根据公告,公司 2021 年 8 月与隆基正式签署合 作框架协议,未来将实现污废水资源化与光伏产业的双资源循环经济模式。若框架协议有实 际项目落地,将为公司带来在光伏污废水资源化领域的跨越式发展。

2) PCB 行业:锡山项目打造示范效应,期待渗透率提升。 公司在产业融合方面的布局初见成效,在以电子 PCB 为代表的新兴行业已有项目落地。公 司的无锡锡山项目再生水项目,以超滤+反渗透处理主工艺为电子 PCB 产业提供符合行业标 准的生产用水,服务客户包括健鼎科技、统盟、高德等行业龙头企业。项目总设计规模 4 万 吨/日,一期建设规模 2万吨/日,目前装机容量 1.58万吨/日,一期建筑面积约 2520平方米、 总投资约 1 亿元。项目采用了公司自主研发的装配式模块化膜法水处理单元,首次将公司拥 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膜通用平台、卧式经典风超滤系统、膜污染控制系统、精确加药体系、水 厂双胞胎-建设管理平台、水厂双胞胎-运营管理平台、无人值守系统等与装配式厂房进行系 统性整合,打造由超滤、反渗透、辅助配套三大产品化模块拼装组合的无人值守膜车间。

无锡锡山再生水项目具有示范性作用。无锡锡山再生水项目优的建设周期时间短、模块通用 性强、自动化程度高、安全可靠性高,可以解决服务区的水污染问题、改善园区的环境、促 进园区发展。同时,污水深度处理后回用亦可以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利于水资 源的节约和合理规划。项目的实施能有效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提高水利用率,减少水污染, 为工业园区开发利用城市污水提供了新的思路。

我国 PCB 产值规模持续增长。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我国大陆 PCB 行业产值从 2014年 的 262 亿美元增长至 2021 年的 442 亿美元,2016 年以来,我国大陆 PCB 产值规模在全球 的比重保持在 50%以上,随着 PCB 产业转移的深化,我国 PCB 产值规模比重有望进一步提 升。新增企业数量方面,2015-2021 年,我国 PCB 行业相关企业新增数量呈现出先上升后下 降的趋势,2021 年行业新增相关企业数量为 118 家。

PCB 制造过程水耗较多,再生水项目膜工艺投资有望达百亿空间。 由于 PCB 生产用水点位 很多,随着 PCB 制程的多序化、结构的复杂化,每片 PCB 在制造过程中消耗掉的水量将会 不断提升。行业中各个企业对于节水工程的管理力度并不相同,单位面积电路板制造水量 (用水单耗)参差不齐,业内较高水平的印制电路企业,可以将用水单耗管理在 0.7 t/m2~0.8 t/m2范围内,节水工作力度投入较小的工厂,也有用水单耗在 1.5 t/m2~1.8 t/m2的情况。以台 湾 PCB 企业华通股份(Compeq)为例,2017、2018 年 PCB 产量的水耗稳定在 1.6 吨/ m2,, 2019-2021 年水耗有所增加可能是因为产品的结构发生改变所致。

若国内 PCB 企业均使用再生水进行生产,PCB 用水单耗假设为 1.6 吨/m2,2019 年全国 PCB 产量约为 7 亿平方米,需要使用再生水 11.2 亿吨。无锡锡山再生水项目年供水量约为 576.7 万吨,投资约 1 个亿,以此投资标准计算,建成 11.2 亿吨再生水项目需投资 194.2 亿,由此 可见,PCB 行业利用再生水项目的发展仍有很大的空间。然而目前使用再生水制备 PCB 的 项目仍较少,在无锡锡山再生水项目的示范带动下,再生水项目或有可能加速推进。

4.4、自研水厂双胞胎平台,产品化助推数字化

自研水厂双胞胎管理平台,实现降本增效。公司自主研发的水厂全生命周期数字化智能管理平台- “水厂双胞胎管理平台”,以水厂设备为核心业务对象,通过轻量化 BIM 模型为水厂建立精细精 准的数字镜像,集成公司多年积累的水厂建设运营经验内置到系统数据模型库内,对设备实时工 艺数据、水厂动态环境感知数据以及水厂运营管理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定时给出工况评价和操作 建议,减少水厂建设运营工作对人员经验和素质的依赖,实现降本增效。

嵌套装备产品销售+独立销售,助推数字化发展。一方面,在公司资源化项目快速复制的同时, 搭载的软件产品同步实现规模化销售和运行。另外,公司软件产品还可独立销售,2021 年公司中 标北京市石景山水厂新增智慧管理平台建设(BIM)项目,为用户提供水厂智慧管理平台的全套 技术支持服务,成功实现“水厂双胞胎管理平台”独立商业运行。截至2022年底,公司水厂双胞 胎运营管理平台建设与运营在线项目 32 个。

盈利预测

我们对公司 2023-2025 年盈利预测做如下假设: 1) 公司收入的大幅增长主要来自于水处理技术解决方案和污废水资源化产品生产与销售 业务。考虑高品质饮用水的高景气度,和公司在新兴行业污废水资源化市场率先布局 的先发优势,我们预计 23-25 年公司水处理技术解决方案收入分别为 6.77 亿、8.81 亿、 11.45 亿,同比分别增长 35.3%、30.1%、30.0%;污废水资源化产品生产与销售收入 分别为 1.49 亿、2.23 亿、3.57 亿,同比分别增长 55.7%、48.9%、60.6%。

2) 公司 23-25 年毛利率分别为 31.5%、31.8%、31.9%,毛利率小幅提升主要是因为在工 程化产品新水岛的产业化之下,公司交付工期缩短、实施成本下降,同时规模化生产 交付带来单位成本降低。 3) 公司 23-25 年管理费用率 9.60%、8.89%、8.25%,费用率小幅下降主要考虑到收入增 长带来的摊薄影响;23-25 年销售费用率 3.0%、3.1%、3.2%,主要考虑公司持续推广 新水岛产品,从项目型公司逐步转型为产品型公司带来销售费用率提升。 4) 公司 23-25 年研发费用率保持在 3.2%,主要基于公司在膜技术、膜工艺领域持续研发 投入,巩固竞争优势的考虑。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关键词:
精彩推送